让床上凉满梧桐月,没有梧桐的月亮是清澈的

发布于 梧桐 2024-08-11
2个回答
  1. 匿名用户2023-11-07

    摘自:朱淑贞 宋《秋夜》。

    夜深沉,秋风清新,蜡烛频频切,心甘情愿。

    让床上凉满梧桐月,没有梧桐树的月光是明亮的。

    翻译:晚上辗转反侧,难以入睡,秋夜凉爽。 剪了好几遍蜡烛,马上就要到三更了,窗外梧桐树缝隙里的月影斑驳在冰冷的床垫上,梧桐缝里的月亮还是那么明亮。

    秋天的空气:指秋天的凄凉和杀戮的气氛。

    蜡烛花:由灯芯灼烧而成的花状物质。

  2. 匿名用户2023-11-06

    秋夜朱淑贞。

    夜深沉,秋风清新,蜡烛频频切,心甘情愿。

    让床上凉满梧桐月,没有梧桐树的月光是明亮的。

    关于作者]朱淑贞,南宋女诗人。生卒年份不详。 他是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

    出生于一个太监家庭,年轻聪明,喜欢诗歌、书法和绘画,有小音韵律。 传说他因婚姻不幸福而死于抑郁症。 话语清新婉转,真诚,悲伤愤怒,悲伤悲伤。

    有诗集《断肠》和词集《断肠》(因自伤经历,取名《断肠》为诗)。 [感谢]。

    这首四行诗浅而深,词语轻盈而有力。 第一句和第二句与主题密切相关,深夜写“不眠不休”。 开头一句解释了“失眠”的客观原因——秋风晴朗,锦缎稀薄,美人夜不眠。

    第二句话剪辑了一个典型的动作——“频繁切割蜡烛”。 “蜡烛花”是灯笼花,古人认为灯笼花是一种喜事的预兆。 有杜甫的诗作了证明:

    他对灯笼太满意了,酒和绿在相亲“(《独自喝酒成诗》)。 频繁的点灯,本该让人赏心悦目,但她却无法驱散眼前的苦涩。 “频率”二字,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动荡。

    “想要再三”,呼应前一句中的“长”,是入睡的瞬间,但她却要独自切开红烛,凸显了诗人难以忍受的孤独、孤独和悲伤。

    第三句和第四句是由叙述和场景写成的。 如何摆脱这种无边无际的孤独? 睡吧,这里的“困”构成了与之前辗转反转,形成一波三折。

    当我垂下眉毛时,我看到床上布满了斑驳的月光和梧桐树叶,但床还是冷的,谁来送温暖和安慰? “凉”字,与诗名中的“秋”字、第一句中的“清”字相对应,不仅再现了天气的凉意,也凸显了心境的孤独与凄凉。 结语以“风景”结尾,意境清晰高大,感人深远。

    场景由室内转为室外,望着昂首挺胸的月亮,缺了梧桐树,一轮明月,四田空空如也,诗人的心似乎暂时获得了超然,但望月怀着人,心又在上升,她怎么能安然入睡? “思念”字,既写出了梧桐枝叶遮住明月的朦胧之美,也暗示了诗人的失落与惋惜之情。 第三、四句在场景中充满深情,景物传达感情,不说“忧”二字,句句忧愁。

相关回答
  1. 1个回答2024-08-11

    旅人忧心忡忡,想故乡之人,故乡长,人远,情之哀伤。

  2. 4个回答2024-08-11

    绝对重要的解释,绝对(丝绸+颜色=绝对)对(两个人成“一对”)重(千+里=重)到(半腰=到)。

  3. 4个回答2024-08-11

    随着树木的老化,树皮表面变厚,并布满了累积的疤痕,这是沧桑的痕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