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李鸿章说中文,确切地说,是带有合肥口音的中文;
说德语的俾斯麦,什么口音,我不知道,大概是带有勃兰登堡口音的德国人。
-
可以肯定的是,李鸿章不会说外语。 俾斯麦可能也不会说中文。 根据国际惯例,两位官方外交官都应使用自己的中文,并有其他翻译。
-
为了在国际代表中表现出对自己国家的尊重,一个人必须说自己国家的官方语言。 然后,口译员会将其翻译成另一种语言。
-
他们都说着自己国家的语言,就算当时德国很强大,李忠堂也不会收账。 他们都是一样的平等。
-
有翻译。
说各自国家的语言。
-
当然,我使用互译并说我自己的中文。
-
3个回答2024-08-16
完全正确,这是李鸿章到德国时的第二个孩子和俾斯麦的照片之一。
-
2个回答2024-08-16
他们俩都是权重大臣,都是一个王朝改革的重要大臣,要说互相同情,应该是李鸿章的一厢情愿,李鸿章认为自己可以和俾斯麦相提并论,但俾斯麦应该在外交上尊重,彼此之间没有同情心,李鸿章觉得自己在清朝的改革成就值得在俾斯麦面前谈一谈, 但俾斯麦被誉为铁血首相,他自然更注重改革的成果。
-
12个回答2024-08-16
原因如下:
据史料记载,左宗棠生于公元1812年,卒于公元1885年,享年74岁,而李鸿章生于公元1823年,卒于公元1901年,享年79岁,左宗棠比李鸿章大12岁。 虽然两人都出身于湖南军,但论年龄,左宗棠似乎比李鸿章资历更深。 >>>More
-
3个回答2024-08-16
龚一心太子的官职比较大,毕竟是自己的家族益心从咸丰十一年(1861年)到光绪十年(1884年),担任军机工头和丞相衙门的领班,虽然在同治四年(1865年)被慈禧太后怀疑为国王, 但仍然处于权力的中心。光绪十年(1884年),最终因中法战争失败被废黜,历史上被称为“嘉神义书”。 直到光绪二十年(1894年),甲午战争战败后才再次使用。 >>>More
-
10个回答2024-08-16
梁启超认为,李鸿章根本不足以与俾斯麦相提并论。 李鸿章死后,梁启超曾写过《李鸿章传》,描写了李鸿章的落魄和风光,但当很多人称李鸿章为东方俾斯麦时,他确实认为这种说法不是奉承就是荒谬,嗤之以鼻。 >>>More
-
2个回答2024-08-16
在很多人眼里,李鸿章是个不折不扣的民族败类,别的不说,光是看着李鸿章签了那么多羞辱国的条约,觉得李鸿章是叛徒,也许有点太偏执了,李鸿章作为大臣,自然是要分担主人的后顾之忧,慈禧命令他签条约的时候,他怎么敢不去。 >>>More
-
5个回答2024-08-16
李鸿章是近代最伟大的民族英雄。
最大的功劳是李家俊直接领导的:淮军和北洋舰队,甲午战争战败,陆战千里,海战彻底失败,由国家庞大的人力物力经营了十几年的旅顺要塞, 几天就迷路了,溃败还不足以形容。清政府只好割让土地,交纳赔偿,老百姓被掏出几层皮,自己的财富堪比国家,堪比二和神,采购回扣之王,签订了卖国条约。 >>>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