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对苏无书的回答中,可以看出李玲是个什么样的人

发布于 2024-05-12
6个回答
  1. 匿名用户2023-11-06

    李玲“坦白”了投降的事实,对自己的投降深感愧疚,认为自己辜负了国人之恩,背叛了国王和父母的恩情。 但字里行间,却透露出匈奴生活的艰辛与无奈。 李玲称赞苏武在政清时发扬德行,树立名声,好名声传遍天下,赞不绝口。

  2. 匿名用户2023-11-05

    《回答苏无书》多半是赝品,但不一定,就算是伪文风,也是一篇很棒的文章,确实很像李玲的凄凉心境。

  3. 匿名用户2023-11-04

    答:苏武术有点像作者的自鸣得意,毕竟作为作者,他不是司马迁,他必须说对国家有利的话,苏武在海关外几十年,谁也不会知道他说了什么,做了什么,所以更多的是班固的随心所欲。 我看不出有什么特别之处,如果把《苏无书的答案》看成是真的,和苏无一起读会更好。

  4. 匿名用户2023-11-03

    这是课外阅读问题吗? 活生生地把人逼疯,你能在赝品中看到什么? 最多取决于作者如何抱怨以及他如何解释这一历史事件。 看看李玲是个什么样的人,看一读《汉书》李玲的传记不是更好吗?

  5. 匿名用户2023-11-02

    错了,作者说的是苏无川。

  6. 匿名用户2023-11-01

    从对苏无书的回答中,我们可以看出李玲的悲愤填膺,野心勃勃,家庭败家,故土难归,可见李玲是一个爱国正义的人,不是可耻的将军,而是可悲的英雄

相关回答
  1. 1个回答2024-05-12

    自从匈奴投降以来,直到今天,一贫如洗,孤身一人,悲痛欲绝,整天无所事事,只见外国人,戴着皮臂罩,住在毛毡帐篷里抵御风雨,吃着味道不好的肉,喝着牛奶,解饥渴,抬眼谈笑风, 谁能与我同乐?边界上的冰被熏黑了,地面结冰了,只能听到凄凉的北风。 在寒冷的九月秋,塞外的草枯萎了,我晚上睡不着觉,我听着远方,胡须声相传,马儿在尖叫,长长的呻吟和尖叫,野兽群群,边境上的各种声音到处响起,当我早上坐着听到这些声音时, 我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。 >>>More

  2. 1个回答2024-05-12

    自从匈奴投降以来,直到今天,一贫如洗,孤身一人,悲痛欲绝,整天无所事事,只见外国人,戴着皮臂罩,住在毛毡帐篷里抵御风雨,吃着味道不好的肉,喝着牛奶,解饥解渴,抬眼谈笑风, 谁能与我同乐?边界上的冰被熏黑了,地面结冰了,只能听到凄凉的北风。 九月寒秋,塞外的草枯萎,夜不能寐,我听着远方,胡须声相传,马儿在嘶吼,长长的呻吟凄厉,野兽群出不穷,边境上的各种声音到处响起,当我早上坐着听到这些声音时, 我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。 >>>More

  3. 1个回答2024-05-12

    信中的战斗场面写得很有说服力,说明当时由于双方实力悬殊,不顾自己将领的大局,以及后来对武帝的不当处理(杀了李凌全家),他的投降完全是出于必要, 这反过来又使读者同情;此外,还经常使用强烈的对比,如身处异国他乡思念故土,与寡不敌众的士兵深入敌人进行血战,苏武光荣归来,生活在篱笆下,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。 >>>More

  4. 1个回答2024-05-12

    翻译:过去,你骑着自行车,带着强大的部队去敌国,时机不好的时候,你不在乎你是否用剑自杀; 流浪和痛苦,他差点死在北方的荒野中。 正值壮年时,奉命出使,白发苍苍回来,母亲在家中去世,妻子也再婚离去。 >>>More

  5. 1个回答2024-05-12

    唉,紫清! 我的李玲有什么不一样的心吗,我能不难过吗?

  6. 2个回答2024-05-12

    如果他把苹果去皮,吃之前很仔细地去皮,说明他很有风度,会注意你的感受,比如他会不会小口小口地吃,时不时地看着你一眼,说明他在乎你对他的看法,如果他大口大口地吃下去, 可见他心胸开阔,打这样的人更是大男子主义,教不了。